融媒体是什么意思(逢人便说“融媒体”,它是个啥玩意)
这些年,在中国媒体界流行着一个词——融媒体。
那么,融媒体究竟是个啥?
不知道有没有专家能真正解读一番
反正笔者是说不太清
……
不过,既然标题点了题,
笔者也就不知深浅地试言之。
过去,诸如报纸、电视、广播、**等媒介被称之为“大众媒体”,在西方国家被冠以“无冕之王”的称号。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迅速普及。以“网站、客户端、手机报、社交媒体”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占据普罗大众最主要的信息窗口,而且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。这里需要特别点出的是,笔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媒体也有新旧之分了,反正业界、学界就这么叫了。其实,从媒介的发展历史来看,新媒体是一个伪命题。
为什么是“伪命题”?
记得,笔者当年就读国内某高校新闻系时,老师就曾说过,大众媒介本就是迭代出新的,从纸质媒介的报纸、**,到无线电介质的广播,再到模拟信号、数字信号的电视,但也没谁把广播、电视称作“新媒体”啊。
既然大家都这么称呼,咱们也就不纠结了。
“新媒体”来势凶猛,以至于传统主流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,**收入断崖式下滑,发行量、收视率堪忧,传统媒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,堪称“寒冬”。
近两年,国内报纸陆续宣布停刊就是一个例证。笔者记忆最深的是,去年11月28日,上海著名的都市服务类报纸《申江服务导报》宣布停刊,而彼时,笔者正在上海参加一个融媒体的培训班。
坐下来细想,《申江服务导报》的停刊也是必然。我们假设一下,今天你要约一个朋友吃饭,想找一个好一点的去处,接下来会怎么办呢?想必很多人会拿出手机,打开某点评;或是微博上搜寻一下某个美食账号的推荐;甚至是前几天,你随手收藏在微信里的某个微信公号发的美食推介……
难道,你会如此悠闲的去报摊买一份报纸,细细查找?当然前提是,你得在你的活动范围内找得到报摊。若如是,笔者敢断定,你活得很仙、很超脱……甚至有可能活在异次元空间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与传统媒体相比,以“微博、微信”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发展声势可谓如日中天。
一时间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众生喧嚣……
某某平台的网红火了、某咪某蒙的单篇**大几十万,某酱融资几个亿美刀,某磊磊的武侠风眼前一亮……
反观曾经的“无冕之王”则在一旁徒留羡慕。
假如,你到街上随便拉住一个年轻人,你问他(她)《****》今天的头版新闻是什么?估计大多数人会面露难色,答不出来。但若提及当日微博实时热搜的话题,他(她)很可能如数家珍,对你滔滔不绝。
没错!对比就是这么残酷。
狼来了,狼开始咬住传统媒体人的哽嗓咽喉了……
怎么办?
传统媒体人不愿临渊羡鱼,选择了加入。
既然打不过你们,那我就向你们学。
传统媒体尝试转型,发展互联网媒体、尝试新媒体。
一时间,
各种新闻客户端、官方微信公众号、
头条后、抖音号、百家号、企鹅号……
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就这样,传统媒体转型自救的行为,
被安上了“融媒体”的帽子。
那么,“融媒体”这条路真的那么好走吗?
答案是,走得很艰辛。
一看点击量,真的很感人。
定睛一瞧:几百个真实点击量,实在难掩尴尬。
于是乎,掩耳盗铃的把戏也越来越被接受。
可**商却不认这些,他们看的是实实在在的回报。大把大把的资金,依旧涌向自媒体、大V和网红账号。传统媒体人站在一旁看热闹,只不过这热闹是别人的,和自己并不相关。
“短、平、快”被视作新媒体最大的特点,它能让普通人最快地了解到讯息。但这也带来一大弊病,那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,假新闻、标题党满天飞。
在此氛围下,最该叫屈的当属气象人,明明自己是根据气象资料整理了一份气象预报通稿到发布群里,结果经过一通加工,便有了“雨雨雨雨雨雨雨,这周你的衣服不得干啦”“大降温+暴雨!更令人心塞绝望的是……”“@XXX,八级大风已发货,请查收……”打开一看,竟然是隔壁省份冷空气路过,带来些许范围有限的降雨和降温。
当“省略号,感叹号,问号”出现在新闻标题中的频率越来越高时,当“震惊体、刚刚体、skr体……”越来越司空见惯时,标题也就被抽离了灵魂,只留下空空的躯壳。标题不再具有真实属性,也许只有“标题”二字还带有些许界别属性,哦,这原来是一个“标题”。
面对新媒体的凶猛攻势,
既然你不愿坐以待毙,选择了媒体融合这招。
那么,请放下偏见与傲慢,
实实在在地更新自己的**库、技能包。
别让时代轻看了曾经的“无冕王者”。
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
但千万别有接下来那幕惨痛……